全站搜索

必一媒体

重磅!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指南来了!

体育资迅 300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从娃娃抓起培养人工智能素养,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这份指南就像是给全国中小学开展AI教育的一份“通用说明书”和“行动路线图”。

一、核心目标:培养什么样的AI素养?

指南的核心目标是构建一个从小学到高中循序渐进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不是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程序员,而是要让大家具备适应智能社会的综合素养。这包括了四个方面:

懂知识:了解AI是什么、能做什么。

会技能:能使用一些基本的AI工具。

有思维:学会像AI工程师一样思考问题,具备创新和批判性思维。

立价值观:明白使用AI时的伦理、安全和社会责任。


二、各学段学什么?大有不同!

根据孩子年龄,学习内容和深度层层递进:

小学阶段:重在体验和启蒙

像玩游戏一样,体验语音助手、图像识别等AI技术,激发兴趣。

用图形化编程工具给AI发简单指令,初步了解AI是怎么“学习”数据的。

建立最基础的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意识。

初中阶段:重在理解和应用

开始了解AI背后的原理,比如“机器学习”是怎么通过数据训练出来的。

通过做小项目,学会用AI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搭建一个简单的智能应用。

开始思考AI的“双刃剑”效应,能辨别AI生成内容的真伪风险。

高中阶段:重在创新和思辨

深入理解像ChatGPT这样的生成式AI,以及AI在国家战略(如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能尝试构建和优化简单的AI模型,开发跨学科的解决方案。

能从技术、社会、伦理等多个角度系统性地看待AI,树立科技报国的志向。

三、学校和社会怎么做?

课堂教学:会把AI内容融入信息科技、科学等课程,或者开设专门的社团和校本课。教学方法会更多样,比如项目式学习、动手实践,让课堂更有趣。

实践活动:通过科技节、竞赛、参观AI企业实验室等活动,让学生“知行合一”。

评价方式:不再是单一考试,而是看项目作品、实践操作、成长档案等,全面评价学生的AI素养。

师资与资源:会加强对老师的AI培训,同时鼓励学校与企业、高校合作,引进校外专家和资源,尤其是要帮助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校跟上步伐。

安全与伦理:特别强调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规范教学中使用AI工具,确保学生安全、健康地接触和使用AI。

四、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政府会做好顶层设计和资源保障。

学校是实施主体,负责具体教学。

家庭要配合学校,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和使用AI,多利用科技馆等社会资源。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放资源,开发适合中小学的教育产品和实践基地。

总结一下,这份指南的发布,意味着人工智能教育将全面、系统地走进中小学课堂,目标是让下一代不仅能使用AI,更能理解、驾驭并负责任地发展AI,为未来的科技强国之路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上一篇:

相关推荐

展开更多

  • 回到顶部
  • 回到顶部